留台教师专访:“我们以留台人为荣”‧培中5教师畅谈心路历程

转载自星洲日报 / 古城 03-09-2014

留台升学,让这5名培中教师体会良多,也把台湾的他山之石,用在目前的执教专业上;左起为卜一峰、蔡秀琴、萧介民、陈伟松和蔡茁奕。

(马六甲2日讯)在中国未正式对外开放前,早期的台湾,是许多独中生的留学出路。与我国华裔文化和民族情意结都非常接近的宝岛,为我国独中教育栽培了许多生力军,他们在学成后回归独中执教,造育英才。

也因如此,董总早期为了培育独中师资,从1987年开始,每年保送20名学生到台留学,提供学杂住宿费全免和每月2千200新台币(232令吉)的补助,条件是学生回国后需在独中执教或到董总服务至少4年,否则需赔偿1万5千令吉的毁约金。

不过,这项保送计划却因有部分学生在回国后宁可毁约,乖离了计划原意,因此2002年为最后一届,过后便停办至今。

甲留台同学会6日办“文华之夜”

配合甲留台同学会9月6日的“文华之夜”,接受《古城》社区报采访的培风中学5名留台教师,都以本身是留台人为荣。

蔡秀琴和卜一峰两人,是在留台保送计划下的受惠教师,蔡秀琴是因家庭经济而参与保送计划,卜一峰是最后一批的“末代保送生”。

赴台升学 『轻而易举』,4留台教师学以致用

留台教师对从选择到台湾留学、大学校园经历、对台湾的情感、在台湾大学所学到的,如何运用在目前的执教专业上,都有不同的心得分享,也可作为有志到台湾留学的年轻朋友的参考。

从萧介民在70年代必须和台湾高中生,一同参与台湾大学的联考方式,挤入台湾的大学窄门;如今到台留学,用“轻而易举”形容不为过。

除了侨生联合招生,尚有以外籍生身分,向各别大学申请的机制,各大学也为了吸引学生就读,提供丰硕的奖学金。

4名留台教师都学以致用,回国后执教的专业,都和大学本科有关联;唯独体育教师陈伟松“不务正业”,他的大学专业是食品科学系,乍看和体育完全扯不上边。

陈伟松笑谈,因为在食品工厂就业后,才发现本身动态的性格和食品工作性质格格不入,最后以兴趣为导向,回归在体育执教。

陈伟松是唯一先在侨大先修班念书的教师,他自认中学不爱念书,成绩比较弱,到侨大把学习基础打好,得以跟得上台湾的学制,第二年顺利考上中兴大学食品科学系。

本文以访谈录的方式,把留台教师的最直接心情体会,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

《为何到台湾升学》
萧介民:留台成独中生首选

当时独中生的留学主流是台湾,也没考虑到其他国家。在我那个年代,独中统考在1975年才是第一届,直到1978年才被台湾政府承认,因此我要挤入台湾的大学念书,必须参加台湾的大专联考。

当时有一半的大马留学生,是通过联考方式考入台湾的大学,余者是通过个别独中,申请进入台湾的大学。

联考有6科必考科,即华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和三民主义,选修工科还有物理和化学,生物系则需报考生物。                   

独中毕业后,我在11月过去台湾,先报读3个月的补习班,过后便自修复习联考科目。次年5月报考,7月1日是正式联考。

当时有一些同学要考上国立大学,由于考到的是私立大学,他们宁愿放弃,转去侨大先修班,在侨大努力一年后,大多数在第二年联考后,都可以申请到属意的大学和科系。

萧介民
蔡秀琴
蔡秀琴:经济问题参加保送

我当时的独中生升学管道已相当多元,一些朋友留在本地就读私立大专。因为家庭的经济因素,我在1988年参加了第二届的董总保送留台生计划。

台湾和这里的文化土壤接近,我在台湾留学,可说是如鱼得水。

在我那个年代,台湾琼瑶电视剧红遍马新,许多同学都被电视剧里头的男女主角,在校园里蓄着的一头飘逸长发、拿着一本书或骑脚车的场景给“骗”过去台湾念书。台湾给人感觉很唯美、很文艺,这里的学生都很憧憬到台大留学。                                                                                                                                                                                                                   

陈伟松:念侨大先修班压力大

吉兰丹中华独中毕业生的选择不多,在当时要不到台湾升学,要不就是踏入社会大学。

由于我在中学不太爱念书,功课比较弱,我把侨大先修班放申请的最后一项志愿。在我被录取后,我决定重新复习所学过的讲义,把学习基础打好。

国立侨大先修班是现在的国立师范大学侨生先修部,能帮助中学成绩较弱的学生,跟得上台湾的大学学制,是个学习的好环境。

坦白说,在侨大先修班念书有心理压力,主要是本身功课较弱的缘故,这也是我一生中念书念得最多的9个月。

侨大先修班学生毕业后,会到一间教室从白板挑选属意的大学科系。先修班有留级制,最多留级生的来自印尼和缅甸,马来西亚学生会留级,是因为拿不到属意的科系,所以再留多一年。

陈伟松
卜一峰
蔡茁奕
卜一峰:最后一批保送生

我是董总最后一批的留台保送计划学生。

蔡茁奕:被大学精彩活动吸引

我和各位比起来,算是比较后期的。当时独中生的留学出路已经很多,但我是受学长姐回来做留台升学宣导的影响,也被台湾各大学的精彩活动给吸引,加上可供申请的科系选择也多,于是便以侨生身分申请联招。

《在台湾大学所感受和学习到》
萧介民:台湾人情味令人感动

恰巧遇上中国大陆文革的尾声,台湾当时极力提倡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强调大量吸收和把中华文化保留得最完整,有台湾是中华文化正统的说法。

大学校方让我们参加许多活动,如师大的年三十晚团圆宴,校长刻意陪我们一起吃饭,席间向我们灌输一些传统理念。台湾同学对我们很友善,常邀请我们去他们家,让我感受到在台最直接的人情味,

我很喜欢当时那个环境,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当时的台湾还在戒严,由军法统治,却是治安最好的时候,学校常办夜游活动,安全都没问题。

蔡秀琴:台教学较系统性

台湾教学方式比较系统性,着重于学生的自立学习。从大一开始,老师便让我们做演说报告,这种自学和汇报的方式,对我们帮助很大。

刚开始上课时不太习惯,觉得为什么同学要说给同学听。后来发现,此举对重整资料有所帮助,在语言的掌握能力也加强了。

台湾人在中文表达的语言能力强,书写也不会太弱,造就留台生不自觉长进和提升自己。

马来西亚是多元语文环境,我去到台湾发现台湾人在语言用词的丰富性,他们会用很精确的词汇,使得语言精致。这引申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尽量用正确和精准的语言教育孩子。

我深刻感受到台湾人浓厚的人情味,同学的爸妈把我当成他们的女儿,让我在异乡倍感温馨,我铭记在心,并把对台湾人的友善作为回报。

陈伟松:影响政治观

台湾让我学会政治观,对我的政治影响很多,尤其我本来就是不太爱念书的小孩。

我在台湾的时候,刚好遇上2000年的政党轮替,台湾人对政治很热衷,感受到政治就在身边,我在回马后关注国家的政局发展,当时是烈火莫熄运动,我感触很深。

由于接触到一些从国外回来的教授,以及学长姐的想法,让我培养了国际观。我在台湾也经历了科技的发展与转型,从传呼机时代(1994年)到手机和手提电脑。

台湾人都爱看书,到处有书店和二手书店,这在我以前的环境,几乎是没有的,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

我在台湾受惠很多,影响我最大的是阅读。一些想法的改变,强化自己内心,都是从阅读而来,阅读是最好的老师。

台湾的整体教育比我们快和前面,台湾大学有许多教授到美国留学,他们把西方教育的模式带回,无形中受到西方教育的熏陶。一些前卫的讲师,会用自学和报告的方式,加强学生站在舞台和自学的能力。

卜一峰:台湾生中学基础强

台湾大学的生物系分支很多,很多教授的专业在生态。学长姐和教授会带学生外出采集生物标本,我觉得很好玩,野外采集对我冲击很大。

台湾学生在中学的基础很强,侨生会觉得追不上。因为台湾老师在中学时的教学法,不只是我说你听的传统教学,而是互动式教学。

蔡茁奕:对台网络素养印象深刻

我念的虽是资讯传播系,但在大学选修了和我科系不太有关系的副修科,如古文物鉴赏、体育课、哲学等多元内容,这丰富了我的视野,能从多角度去探索事物。

台湾的网络素养令我印象深刻,台湾网民的生活很活跃,如BBS讨论区。对比大马的网路现况,我们在走着他们走过的路。

“我们以留台人为荣”
《如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台湾的所学应用在目前的专业上?》
萧介民:台湾升学压力很大

我毕业后在台初中执教3年,将台湾的导师制度、级任制度带回大马,在台湾当级任老师,学生的日常生活都要管完,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良好。

对比在台和这里执教面对学生的感觉,台湾的升学压力很大,因此中学教师得面临这项挑战。

蔡秀琴:台湾所学帮助大

台湾的教学制度很有系统,我毕业后在台执教一年,当时已有同僚间的备课,台湾的教育领域,已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延伸到每次教学,都希望自己能做得最好。

台湾对当教师的价值观培训,有一套基本要求原则,会要求教师在教学上恪守根深蒂固的教师理念。

当辅导老师的问题,是很容易遇到能量枯竭。我在台湾时已有老师告诉我,要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能量。我在辅导领域20年一直保有能量,遇到问题和困境时懂得如何去解决,在台湾所学给我帮助很大。

陈伟松:科学精神应用于体育教学

我会把在大学时学习到的食品科学培训,以科学实验的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应用在体育教学。

科学思维可训练对体育安全的关注,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甚至细节都纳入考量,如同在食品安全的不容妥协。

食品科学让我学会对食物、生活、身体状况有所观察,懂得用什么营养补充。

卜一峰:带学生进行野外教学

我把在大学所学的生物外出采集,应用在目前的教学上,带学生外出进行野外教学和生命教育。

外出采集也影响了我的个人喜好,例如我爱上了爬山。

蔡茁奕:网络知识学以致用

因为在台湾体会了跑在这里前面的网络世界,若发现同学遇到的网络状况,我会指导学生该如何处理,如网络霸凌议题,辅导课会上这种内容。

台湾教育部对网络素养有很多的开放资源,可供教学之用,可以拿到他们的课程纲要,资源上较容易获得与搜索。

培中代校长黄雪莱的留台笔记
黄雪莱
《随遇而安的留台路——让我当个除雪人吧!》

会到台湾念书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机缘,会到独中教书更是违背我的初衷。

天主教会中学毕业的我,自以为很喜欢中文,也自以为中文程度不错,于是到台湾念中文系,似乎是一个很“名正言顺”的选择。

但一段坎坷崎岖的留台之旅,却让我遇上了陪伴我一生的良师,颠覆了我随性的人生,丰富了我的人生风景。

我不要念师大!我不要当老师!

我在侨大遇上一位神经质的班导师,老师对班上男女生的互动很敏感。也许是对马来西亚同乡的特别关爱,他主观的认为,我只是要跟港澳生靠得近,就是自甘堕落的表现。

可是独中源流出身的他,完全无法了解我这个国中生夹杂在独中生之间的那种孤离感,老师权威式的傲慢,更燃起我骨子里对他的反叛与反感,这更坚决了我不要依循那位老师的旨意——考师大!当老师!

我在志愿表上坚定地写上政治大学中文系,因为……我才不要变成一个这么讨人厌的老师。于是,我开始了我快乐且平淡的政大中文系生涯。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生涯发展这个严肃课题,随遇而安的泰然,让我每天都悠游于学业与兼职之中。

经过沙巴学姐的引领,我到学校的附属西餐厅打工。优雅的老板娘把消磨时间的咖啡厅交给我们几个侨生全权打理,我就这样跟着老板娘和学姐学管理工读生、学广告行销、学物资分配与订购、学餐厅布置、学煮意大利面、学做潜艇堡、学认咖啡豆、学泡花式咖啡、学习观察与体会人生的美好。这个,应该是我的管理实践启蒙。

我要当个“除雪人”

会燃起“当老师”这个念头,应该是因为大三的“报告文学——教育除雪人的个案研究报告”。个案研究对象是我在侨大的华文老师,当我回到侨大的课堂外,竟然听到老师用英语教学,我当时心里悄悄惊呼,哇!老师开始教英文了吗?

下课钟响起,我立刻向老师求证我的疑惑。老师告诉我,这些是印尼侨生。以他们的中文程度大概没办法理解古文,而老师又不会马来文,那么只好用英文来跟学生解释了。

过后,老师还拍一下手,说:“对耶!你可以帮我买马来文的电子辞典,这样我就可以用马来文教这些孩子了!”

那一刻,我心里对这个香港来的侨生老师崇敬不已。这是要有多坚定的意志与爱心,才会这样为学生付出呢?

老师说:“弱势的孩子就像是飘雪,他们会滞留在这里。我们也可以不管他,反正太阳出来,雪花就会融化;这就像印尼的孩子们,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生自灭,但是我希望当个除雪人,有雪花飘下来,我就努力除一下,希望在太阳淘汰之前,能够救起一些雪花。”

因为这一篇作业,我开始认真思考当老师的可能性。我在之前的求学经历中都遇过蛮不讲理、专横或不负责任的老师。我告诉自己,如果我真的要当老师,我是不是可以当一个像“除雪人”一样的老师?

是的,我要念师大!我还继续当老师!

我的老师感动我的,绝不会是絮絮不断的叮咛。我的老师在我最自信爆表的时候,把我的作文改成负数,让我提早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大;我的老师在我最脆弱的时候,给我最多的陪伴,让我知道在孤立的异乡还是有支持我的力量。我的老师在我回到故乡后,依然用他的身教给我坚持下去的执着力量。

离开大学的第十个年头,我以老师的身份再度填写留台深造申请表。我坚定的写下“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行政研究”。

回想我当初坚决不念师大的执着,不禁莞尔,人生就是如此,充满变数与可能性。旅途上也许荆棘遍布,但被刺伤过的心才会更坚强的面对未知的未来路。

感激台湾给我两段不平凡的大学生活,感激台湾让我在大学与研究所的求学路上,一路幸运的遇上无数良师。

如果说教育是理想乌托邦的建构基础,我感谢台湾的侨教为颠簸的马来西亚华教之路勾勒了最厚实的基图!是的,我们都需要老师,就让我们当个除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