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抵培中 进行见习与教学研究活动

(11月21日讯)来自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研究所的五位研究生,分别为来自学习科学与科技所的黄怡瑄、蔡宛真、柳岑欢,以及来自人力资源与数学学习所的单淮康及何欣儒,在该校学习科学与科技所教授计惠卿老师的带领下,于本月13日至15日前来培风中学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并藉此机会了解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的教学模式。除了培风中学,计教授等人还到其他独中进行研习参访,其中包括吉隆坡循人中学、诗巫公教中学、诗巫黄乃裳中学、诗巫光民中学、诗巫建兴中学及泗里奎民立中学。

计惠卿教授于活动第一天为该校老师主讲两场分别题为《当代e鲜师》及《揭开PBL的面纱——Project-based Learning 专题式学习》讲座。此外,计教授也在会上介绍多款能够帮助老师教学的实用免费程式(APP),并与培风行政团队会面交流,分享校园空间规划与学生资料库建立的心得。

来宾为老师们进行讲座。
来宾在会上介绍多款能够帮助老师教学的实用免费程式(APP)。

注重沟通:避免让“会的更会,不会的零参与”

计教授在讲座中与老师们分享东西方教育的差别,认为在东方教育中,老师习惯要求学生,比如要求学生必须“专心学习”;西方教育所关注的更倾向于老师如何创造出一个情境,进而达致相同的学习目的。

“我讲课,你听课,是东方教育一直沿用的方式,因为这是最容易的方法。可是21世纪以后,教育工作者开始发现,这一套开始行不通。”

计教授认为,“沟通”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她解释,老师与学生无论在成长背景以及人生经历上皆有很大的差别,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关注沟通的问题,只会让班上的同学会得更会,不会的持续不会,部分学生甚至可能因为无法参与其中,渐渐产生厌倦的情绪。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计教授建议,老师可以应用各种科技,帮助课堂上的孩子参与课堂活动,并通过各种互动小游戏,了解孩子的学习进程与弱点。


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汇整能力、表达能力

目前已有多项报导认为,未来世界中,许多人类现有工作将被机器取代。谈起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计教授认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教给孩子的不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自学能力。

“我们都知道,网络的发明让所有的知识不再像从前那么封闭,必须通过师承才能够获得。”处于一个资讯唾手可得的时代,孩子们要与全球人类竞争,就不仅仅是单靠累积专业知识就能够成就的事。

计教授认为,专题式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加孩子的课堂参与度,并从整个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汇整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获得成就感。计教授举出几个国外的案例,包括中国偏乡小学如何在人力物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校长如何开发出一套倡导同学自学的教学机制,进而让该校从升学率极低的偏乡小学,变身成为升学率近乎百分之百的明星学校。

“学习是从下课钟声响起后开始的。” 通过这些案例分享,计教授鼓励老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不妨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自己主导。通过专题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在课前针对特定的课题收集资料并且进行汇整,然后到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们。


校园空间规划:保留更多学生活动空间、维持空间多元性

在校园空间的规划上,计惠卿教授建议,尽可能腾出更多能够让孩子自由使用的空间,并且尽量保持空间的多元性与弹性,以便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她举例,新建大楼底楼的学生活动空间,可以设计一个小小的舞台,让孩子在课余时间除了在空间里温习功课、讨论学习之外,也可以在小舞台上与大家分享各种有趣的小表演。这些自由使用的空间能够帮助孩子提升沟通能力、培养自信心,也能够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特别教室的设计,计教授建议,尽量善用行动设备以增加空间的活用性与多元性;空间安排则应将越自由的空间安排在越下层,越需要安静的空间则越往上规划。


5研究生此行感触良多 认同独中教育 ·佩服华教工作者的坚持与努力

独中教育走过数十年的风雨,经历各种危机和挑战,数十年的坚持,造就了独中教育不妥协、不屈服的办学精神。五位远道而来的研究生,在走访了大马多所独中后,都对独中的办学与教育模式表示赞叹与欣赏。


蔡宛真:学生知足感恩 · 独立自主

相较起台湾的情况,马来西亚独中的孩子在资源方面较为缺乏,但这点也造就了孩子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他们也明白这一切都得来不易。此外,这里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或是联课方面,都较独立自主,能够妥善的规划活动并管理的很好,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柳岑欢:独中课程多元化 · 学生纪律良好

独中的课程较偏向主题教学式,内容也较为多元,并有大学的教育模式。此外,这里的学生纪律都很好,学生见到师长都会请安问好,这是很难得的。相信在这一方面,校方与师长们都下了不少功夫。


单淮康:生命影响生命 · 师生亦师亦友

参访了这么多间独中之后,认为独中教育不只是在教学方面成功,在品格与情感上也让人钦佩。在独中,能够让人感觉得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很亲切。走在校园里,学生看到老师会打招呼,看到校长或是参观贵宾也不会闪避,而是自然的上前鞠躬请安。

在马来西亚,看到的是每一所独中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除了办学之外,还需要顾及社会的观感,在帮助学生融入社会之余,也必须要维持传统中华文化,这是很不容易的。比起其他国民中学,独中办学相较来得艰辛,校方及学生还得外出募款,为学校的开销及经费东奔西走,也因为这样,所筹获的每一分钱,都被妥善利用,而学生也很知福惜福,因为这一些都得来不易。


黄怡瑄:多元的联课活动 · 培养学生自主自治

在还未前来马来西亚的时候,常认为台湾的学生压力很大,但走访了多间独中之后,才发现这里的独中生压力更大,尤其有些独中逐渐转向双轨制,学生要面对两项重要的考试,即统考及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专注课业之余还要应付联课活动,其实还蛮辛苦的。但也因为这样,培养出独中生自主自治的态度。除了课堂上的知识以外,品格教育也需要被重视,这对学生将来的处事为人起着很大的作用。


何欣儒:学生尊师重道 · 令人赞叹的校园文化

此趟教学行程,让大家看到的是,马来西亚的独中,不管是东马或是西马,都非常重视“尊师重道”,这是在这十多天的行程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每当走在校园里,凡是学生看到师长的时候,都会停下脚步,向老师鞠躬问好,这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深深的烙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让大家感触很深。


艰苦的办学之路 孕育坚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对于本趟大马独中教学之旅,五位研究生不约而同表示感触良多。他们对于独中生,以及努力为华文教育付出的工作者都深表敬佩。正因为大马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因为这一份精神,让华文教育前景一片光明,越挫越勇,越办越出色,这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因先天条件及历史与政治因素的影响之下,无法接受政府的辅助,因为这一个原因,让独中长期处于一个艰苦的环境。正因为这样,到独中求学的学子,他们从小就知道,凡事都要努力去争取,独中必须自力更生,才能走得更远。独中生不管是在学业或是联课活动上,都会自动自发完成自己该做的事,不必师长或家长劳心劳力监督。

此外,马来西亚华人很珍惜自身民族的根本,例如教育及文化都保存得很好,尽管在早期受到打压,但都坚持到底,努力捍卫。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因此学生在完成中小学课程之后,大都很清楚自己未来的路,懂得如何做选择,目标清晰,相信这与校方的办学方针及老师们长期下来的引导有关,这一点是很成功的,也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