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谈教育:从基本做起、保持好奇心、拓展世界观 呼吁关注弱势家庭孩子·用教育带来希望

(8月8日讯)李家同教授近日来马巡讲,从8月1日至8月7日,李教授共于中南马地区进行了7场讲座,由培风中学主办,马六甲中华大会堂、麻坡中化中学以及吉隆坡循人中学协办。昨日最后一场巡讲形成结束之后,李家同教授于培风中学接受访谈,分享其教育理念。


从基本做起:老师应加强学生基础学问的训练

作为一名老师,李家同教授反复强调“从基本做起”的重要性,认为相比复杂、难懂的命题,让学生确切理解以及掌握基本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太难的东西在中学的时候教是不好的。因为太难,学生根本无从问起。”谈及学生一般不具备问问题的能力时,李教授如此表示。

他举例“导体、半导体、绝缘体”这组理工科名词,提出“半导体”的概念其实远超过中学生能够理解以及掌握的范围。与其让学生以复制课本的方式进行背诵,倒不如在中学阶段教学生能够清楚掌握的概念就好。


保持好奇心:老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做研究

李家同教授认为,不问问题的原因有三:第一,自己认为已经懂了,所以不问;第二,根本没有发问的习惯;第三,没有好奇心。

李教授认为,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抱有一颗“好奇心”。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对于事情都一知半解,那我们极有可能判断错误,而且会被人利用。没有”好奇心“将无法产生杰出的科学家,因为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做研究,完全是出于好奇心的”李教授如是表示。

他指出,孩子小的时候常常会问很多的问题,但是长大了就渐渐失去问问题的能力。好奇心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消磨殆尽的原因很多,他认为老师应帮助孩子找回好奇心,鼓励学生多做观察、多做思考。

“比如说相机好了,为什么市面上知名的相机品牌几乎都来自日本?”李教授认为,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针对各种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这个过程建立问问题以及思考的习惯,而不只是照本宣科地教书。


拓展国际观:老师应多加引导学生认识世界

李家同教授同时也认为,老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多关注国外的大小事,了解更多不同国家、文化、宗教等的常识,拓展国家观,才能顺利与国际社会交流接轨。

他主张大量阅读以达到拓展国际观的目的,认为除了经典作品,老师更应鼓励学生杂学,从国际新闻乃至小说类的作品,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训练逻辑思考能力之余,也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各国文化、增加普通常识。

“比如你不会叫天主教徒去堕胎。因为天主教徒是不能堕胎的。你也不会让印度教徒吃牛肉、不会让回教徒吃猪肉。”这些都是课本上不会读到的常识,但是如果缺乏这些知识,则很可能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博幼基金会:关注弱势家庭孩子、摆脱贫穷的恶性循环

由李家同教授创立的博幼基金会成立于2002年。李家同教授认为,要解决一个国家贫富不均的问题,需从弱势家庭的孩子着手。

“我们发现大部分功课不好的孩子来自弱势家庭,大多数弱势家庭的孩子,功课也普遍不好。弱势家庭的孩子功课不好,长大成人以后相对地缺乏竞争力,缺乏竞争力当然又是属于弱势群体的一份子,这样的事情不断地发生,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李教授表示,弱势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功课不好,主要是因为缺乏资源。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松的孩子,功课不好,可以通过补习、购买参考书自习等的方式改善课业情况,但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孩子,只能完全依赖学校的老师以及课本。

博幼基金会便是以这些弱势家庭的孩子为对象而成立,希望通过免费、小班制的课辅,针对个别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强调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李家同教授接受采访中。

李家同教授与其亲笔所题的“培风李光前图书馆”匾额合照。

李家同简介:电机工程权威、笔下字字珠玑

李家同教授为理工科权威学者,获颁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电机博士学位,现任台湾清华大学荣誉教授,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教务长及代理校长、静宜大学校长以及暨南国际大学校长,也曾被台湾政府遴选为总统府资政。李教授投身教育超过四十余载,不仅在高等教育推广有功,亦关怀弱势学童。李教授于2002年创办博幼基金会,提供弱势学童免费课辅,让缺乏资源的学童也有机会获取新知。

李教授虽为理工学者,但却长期倡导及推广阅读文化,并著有《李伯伯最爱的40本书》、《第21页》、《让高墙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钟声又再响起》、《让知识带希望回家》等多本著作。李教授的书籍是畅销书排行榜中的常客,也被许多学校列为指定的课外参考读物。

李家同博士在资讯领域是非常杰出学者,从台大电机毕业后就赴美留学,取得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电机工程硕士以及电机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之后便留在美国,为联邦卫生总署以及美国海军研究院服务,在业界的经验可说是非常的扎实与丰富。不仅如此,李博士在学术研究上也贡献良多,曾经连续五年获得国科会杰出研究奖、教育部工科学术奖等奖项。